基本信息专业083100
专业名称生物医学工程
学制3年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院名称126 应用技术学院
招生人数6
联系人郑老师
联系电话0755-23256371
电子信箱hsee@sztu.edu.cn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 专业方向
| 指导教师
|
01
| 纳米生物探针与诊疗
| 胡俊青,和树庆,季涛,吴江红,邓亚骏
|
02
| 生物医学仪器
| 康雁,匡绍龙,陈玲玲,郑亚莉,韩林波,温铁祥,吕孟叶,罗斯特
|
03
| 体外分子诊断技术
| 邓载安,冯娟,葛晨晨
|
专业介绍一、培养目标: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高度融合的交叉学科,它综合了生物、医学、工程、数学、计算机、化学、物理等专业,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是21世纪生命健康相关领域发展的新兴学科。本专业着力培养学生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有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生命科学、电子技术、生物医用材料、医疗器械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健康医疗产业输送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二、培养方向: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培养优秀专业人才为目标,重点从多学科交叉理论体系、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生物传感技术、生物医用材料、医疗器械以及医学影像技术等相关基本理论与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才能;通过严格的科学熏陶和实践锻炼,成为具备解决智能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纳米医学技术、体外诊断等领域重要工程技术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
1)纳米生物探针与诊疗方向:
利用纳米功能材料独特的声、电、光、磁和热等特性开发新型多功能纳米生物探针,将纳米生物探针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方法应用于医学成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
2)生物医学仪器方向:
利用光电生物传感技术和跨尺度多维度荧光成像测量技术,研究生物医学仪器的技术原理,并进行设备开发。
3)体外分子诊断技术方向:
利用生物医学、分子诊断原理与仪器分析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对重大疾病生物标志物进行检验检测,包括检验检测原理、技术开发及转化。
三、师资队伍:
深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师资力量是一支活跃在学术一线、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现有专任老师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助理教授7人、讲师2人、深圳市孔雀人才13人。近期承担国家级项目14项(经费314万)、省部级11项(经费253万)、深圳市级项目9项(经费697.8万元)及横向课题18项(经费968.102万)。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专利60余件;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
胡俊青,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深圳技术大学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纳米光热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癌症诊疗上的应用,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水平、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同行的广泛关注。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论文250余篇,通讯和第一作者论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15篇)、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4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篇)、Nano Letters(2篇)、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2篇)、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和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等;论文共获他引17000余次,h-指数为64;2014-2022连续九年入选Elsevier公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8年入选Clarivater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2019-2020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授权专利60余件,其中日本专利16件。
康雁,特聘教授,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士。曾任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临床应用事业部总经理, 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医学成像与智能分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国际电工标准委员会医疗器械委员会(IEC/TC62)副主席,诊断影像设备分技术委员会(IEC/TC62B)主席,中国医用x射线设备和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分类委员会执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辽宁省医学信息与健康工程学会理事长,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匡绍龙,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医疗器械)学科带头人,深圳市鹏城孔雀特聘人才(A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能装备技术分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智能学会、人类工效学学会、IEEE等多个学会会员。自2006年开始,一直从事医疗机器人与智能诊疗装备研发。主持和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面上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等10余项。并长期从事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获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奖1项。曾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并获1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机器人、智能装备与系统、人因工程与人机交互。
蒋学武,特聘教授,华西医科大学博士,博士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长期担任医院及医学院科室主任、院级领导,省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多个省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及国家级学会常委、委员,国家级学术期刊编委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承担国家等各级科研课题三十余项,发表学术文章二百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各三项,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三十余名。现主要研究方向为转化医学与大健康。
陈玲玲,教授,深圳技术大学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北京大学硕士,北京大学学士。主要以推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发展为目标,通过交叉融合与创新,致力于新型多维度多尺度荧光成像技术和模块化组装开放式光学系统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增强的多模态光学探测/成像技术,为环境界面探测开发量身定制的原位可视化感知方法及技术,并广泛开展在生物医学和环境探测等方面的交叉应用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青年基金及省市各级科研项目7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Journal of Biophotonics、Optics Letter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C类,南山区“领航人才”,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深圳欧美同学会理事;深圳技术大学“润园青年PI”,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优秀实习指导老师”,深圳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高级生物化学、统计信号处理基础、高级生理学、先进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学传感技术与系统、生物芯片技术与应用、材料制备与测试技术、智能医学仪器、高级分子诊断学等课程
五、教学资源:
深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已建立深圳市纳米生物医学成像与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纳米生物医学成像与诊断技术创新平台、癌症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及智能医学设备研发实验室,为开展健康医疗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另外,学院所依托的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是深圳市政府首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已经在光纤激光器及其超连续谱光源、固体激光器、THz波成像及其应用、光学图象处理和光电检测技术、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以及近红外光热治疗等领域开展了前瞻性研究工作。
六、奖励体系:
按照深圳大学以及深圳技术大学的奖助体系执行。
七、培养特色:
在“健康中国2030”大背景下,依托深圳市健康医疗战略性新兴产业,借鉴欧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研究型、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
八、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深圳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知名健康医疗企业,如深圳迈瑞、理邦、安健、新产业、金科威、蓝韵、开立、安科、麦普奇、华大智造等公司,以及公共卫生相关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也可以选择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公司,或者公共卫生相关机构,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九、咨询方式:
电话:0755-23256371(郑老师)
报考要求十、报考要求:
欢迎具有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以及生物医用材料学和相关背景的学生报考,欢迎推免生以及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须在现场确认(网上确认)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