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信息] 2024城市规划(招生目录)

[复制链接]
查看322 | 回复0 | 2024-1-29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市规划基本信息
专业

085300


专业名称

城市规划


学制

3年


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


学院名称

161 城市设计研创中心/智慧城市研究院


招生人数

20


联系人

于老师


联系电话

26536246


电子信箱

szusaup@szu.edu.cn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51
高密度地区城市设计
杨晓春,李云,杨华,陈宏胜,甘欣悦
52
多元数据协同下的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
黄正东,高文秀,辜智慧,陈义勇,洪武扬,张立

专业介绍    深圳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与深规院产教融合育人平台,依托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学科优势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行业优势,构建校企联合的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及人才培养模式,在一支行业交叉、企业交叉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带领下,促进不同培养背景、培养模式的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设计合作。将研究生置入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以项目/课题为载体,以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实践中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并能适应新时代城乡规划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将通依托深圳大学城市设计研创中心,开展深圳大学产教跨界融合联合培养城市规划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招生及培养工作学生归属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统一管理。
深圳大学城市设计研创中心为深圳大学校级科研创新平台。中心秉承“专注城市设计创新、促进学科交叉研究、服务新型城乡建设”的宗旨,以探索集约型超大城市的空间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作为学术发展目标,整合深圳大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三大人居环境学科和城市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重点关注转型期南方集约型大都市地区的高密度城市空间问题研究及其设计创新。研创中心由孟建民院士担任学术顾问,仲德崑教授担任名誉主任,杨晓春教授为中心主任,形成以学院资深教授团队为领衔、中青年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多专业协同配合、富有创新精神的研创团队。
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于2015年10月设立,由深圳首位本土院士郭仁忠教授担任院长。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以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服务城市、服务政府、服务大众为目标,利用智能感知和高效处理技术,开展智慧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基础理论、创新方法、技术示范等方面的研究,实现城市信息的实时感知、高效处理和深度应用,实现智慧城市技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全方位应用。重点研究领域涵盖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城市空间信息平台、虚拟城市环境、地图学、城市系统建模与可视化、智慧交通等。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规院)成立于1990年,是专注于创造和务实解决城市问题的规划咨询研究与设计机构,现有19个生产所、3个专业院、4个分院,员工9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0余人。深规院擅长以多学科综合规划的方法,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成立至今,在深圳以及国内外200多个地区完成了5800多个项目,涉及宏观区域研究、城市综合发展咨询、规划与城市设计、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低碳生态技术研究与应用、地区开发政策等多个领域。同时,深规院与国内外多家咨询公司、大学、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一、专业背景
    深圳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与深规院产教融合育人平台,依托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学科优势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行业优势,构建校企联合的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及人才培养模式,在一支行业交叉、企业交叉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带领下,促进不同培养背景、培养模式的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设计合作。将研究生置入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以项目/课题为载体,以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实践中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并能适应新时代城乡规划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将通依托深圳大学城市设计研创中心,开展深圳大学产教跨界融合联合培养城市规划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招生及培养工作学生归属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统一管理。
二、培养目标
    基于城市规划理论、理念及学科特点,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关注深圳快速发展过程中以及南方城市规划建设特征与问题,以集约型紧凑城市空间研究和城市设计为特色, 注重与国际接轨和研究的前瞻多元化,建立科学研究导向下的科研、教学、实践三者紧密结合的学科体系,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培养的优势,在科研合作、教学实践一体化的专业型硕士培养平台基础上,为深圳市、大湾区和中国的规划实践培养兼具在地实践精神和国际开拓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三、培养方向
一、高密度地区城市设计
探索引用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针对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与城市设计的问题,聚焦城市设计过程中城市物质形态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研究,重点开展以深圳为代表的南方高密度城市空间发展的理论和设计实践研究,寻求提升环境整体品质的有效途径。

二、多元数据协同下的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
将地理空间信息科学领域中的空间分析技术与方法应用于城乡规划研究与设计实践中,提高对城市空间及社会环境特征的认知及描述精度,为城乡规划设计的策略与方案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有效性评价。


四、导师队伍
1、校内导师
截至2022年底,城市规划系在编专职教师20人。在编教师队伍中教授5人,占25%;副教授7人,占35%;讲师或助理教授8人,占40%。具有博士学位19人,占95%。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好,理论基础和基本功扎实,重教学、重育人、重团队精神,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教风。师资队伍具有较好的学缘结构,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有11人,占55%,与我国传统建筑学科“老八校”有学缘关系的教师共12人(60%),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2、深规院企业导师(部分)
    司马晓,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技术总监、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兼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会长、深圳市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城市规划学刊》编委。
    黄卫东,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技术总监、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探索人性化城市的规划理念与技术方法研究,积极倡导多学科参与的城市规划综合解决方案。
    杜雁,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城市规划总监、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城乡规划行业网编委、深圳市城市规划学(协)会副秘书长。从业20年来,先后主持或参与各类规划与研究项目上百项。具有协调解决规划、管理、实施之间矛盾的纯熟技巧,富有在复杂和困难的条件下正确的决策和实施能力,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与优秀的职业素质。
    单梁,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城市设计总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工学博士,城乡规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二十多年来,在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领域的第一线从事科研与实践工作,高水准完成各类项目百余项。深耕深圳、服务全国,专注于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及高品质营造实现,并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存量更新等方面深度实践,致力于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好用可行的规划设计解决方案。
    李启军:城乡发展研究所所长,副总规划师。200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编制了20余项规划设计或研究类项目,参与了从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等各类型规划项目近50项。
    王嘉,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更新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副总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了深圳、温州、义乌、泸州等地多项规划设计项目,先后完成了包括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研究等各类规划项目数十余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熟练解决本专业中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尤其对深圳市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政策制度、实施机制、规划编制、项目运作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
    俞露,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海绵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2017年深圳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9年深圳市“十大好青年”称号。

五、培养模式
(1)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校内导师负责、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针对性指导。校外导师由深规院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协助校内导师做好其他方面的培养指导工作。学院学位点在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综合考核、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等关键环节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并进行监控。
(2)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业务上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主要在深规院完成,学位论文研究一般应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并同时进行。
(3)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深圳大学与深规院合作的方式。学院、学位点和导师要积极开展产教融合联合培养,与深规院建立多样化的合作关系,深规院深度参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指导研究生研究和解决行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用人需求的精准衔接。

报考要求
除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外,其他考生须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