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考研战争”,拥有怎样的心态才能获得比较大的成功概率呢? 继续深造的机会 在我们辅导过的取得考研成功的学员当中,据不完全统计,有三成左右的考生奔着继续深造的目的而选择考研。 这部分同学又根据深造的诉求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大部分是应届考生,他们认为读研一方面可以锻炼自身专业素质,帮助自己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在职场上取得优势,谋得高薪工作或者在专业领域继续深耕,获得非凡的专业成就。两三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之后,将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我们认为从目前的大形势来看,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个人学识的要求会逐步提高。也就是说,拥有更高的学历,将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大学四年当中,同学们能够学到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多。本科阶段并不是要教会同学们多少专业知识,这个阶段的课程大多会比较宽泛,往往是面广而深度不够。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你们能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向深入下去,从而对该方向能有清晰的认识、准确地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具备进一步技术开发或学术研究的能力。 有深造目标的人选择考研进而读研是一个值得肯定的选择,并且这类考研人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因为研究生导师最喜欢真正想做科研的学生。 第二种类型的人群是想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业务素质、提升业务水平。因为研究生期间是一个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东西、做事情的时期。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考生放着高薪不要,却选择考研这条路的原因。 第三种类型的人怀着考研后出国深造的理想而考研,在他们看来国外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就算将来回国工作也至少在国外镀了一层金!而对于一些本科院校“出身不太好”的同学来说本科后直接出国很难申请到国外一流的大学,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先读研再以研究生院校为跳板出国深造。 追逐自己的兴趣,提升专业的水准 很多人的本科专业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主要是由于当初填报专业的时候对所报考专业的研究领域、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一无所知,或是因为分数低而被硬性调剂的,或是由父母、亲人代为选择的。进了大学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对专业实在提不起兴趣,通过某些途径与机缘巧合,反倒开始对其他专业产生了兴趣,于是想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深造和发展。对于很多院校而言,如果你进大学后第一年扎实勤奋地学习,成绩能够排在年级前10%,那么,在大二开学时通常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如果没把握住这次机会,通过考研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还有部分人在工作岗位上待了几年之后,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想在感兴趣的领域深造,那么考研进而读研也是最理想的选择之一。 在读研期间,我们完全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毫无拘束地追逐自己的兴趣。“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导师”,因为兴趣,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高能;因为高能,所以高就。我们在阅读那些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时,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对专业的挚爱与痴情。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做出非凡的成绩。 改变命运 有一部分考研人并非对所学专业感兴趣,也非对其他专业感兴趣。他们要么不甘心高考的失利,抱着“卷土重来”的决心,试图用考研成功的光芒驱散高考失利的阴霾,通过考研去扭转自己的命运;要么在残酷的现实中猛然惊醒,对往日挥霍时光、碌碌无为、堕落沉沦懊悔不已,于是痛下决心在考研战场上重新爆发能量、找回自信;要么就是希望先争取到读研的机会,然后在读研期间再思谋今后的路到底怎么走。他们读研更多的是为了改 变自己的命运,攀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破解工作上的瓶颈,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构造更高层次的交际圈,为未来的发展铺路 在考研成功的学生当中,有一类人颇有谋略,他们信奉“你所结交的朋友的平均实力就是你自己实力的一个写照。”而众所周知,高校是学习资源和人才资源等相当丰富的地方。所以他们选择读研,是因为在读研期间,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构建一个良性的更高层次的交际网。 我们讲课的时候常说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所以,我们以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还有我们建立的交际圈。人脉关系的扩大是我们读研期间一个重要的收获。 其实考研的动力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强弱之分。无论你是因为为了圆自己从小的名校梦想,还是向现实妥协,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考研,还是因为像我们之前某些学员一样因为恋人的刺激而选择考研,只要你坚定这个考研的决心就有可能成功。 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同学说,读研的主要价值在于能够实现平台的提升和自我的成长,“我毕业之后先工作,也能实现能力的提升,我觉得工作三年积累的经验比读三年研究生更有价值”。 工作的提升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就是说你获得的提升跟工作时间和工作经验成正比,工作经验越多,工作能力越强,晋升得就越快。而考研则是一个突然提升的过程,你读研在职业的发展道路上没有任何提升,没有收入,也没有职位的变动,因为你只是一个在校学生。但是当你毕业找到工作的时候,职业提升发生了一个飞跃,而你在这个时候找到的工作待遇跟你本科毕业时候找到的工作之间的差距,就是你读研究生的收获。 说到这,同学们不能看读研期间的差距,因为一个工作收入再低的员工也比在校大学生的收入高,而要看本科毕业三年之后,究竟是哪个带来的提升更大。如果考研提升大就应该选择考研,而工作提升更大就应该选择工作。 当然,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预知三年之后自己的职业发展情况,这就需要你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参考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对于未来的就业前景做出一个预测。也可通过上网阅读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对未来做个预估。 一般来说,起点越低的工作成长越缓慢,起点越高的工作成长越快。名校的研究生毕业之后提升非常明显,一般院校的则没有那么大的变化。 如果本科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个500强的工作,起点很高,毕业之后就有10万的年薪,而考研只能考上一个一般的院校,硕士毕业之后也很难进入500强工作,那么应该先工作。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会比较小,尤其是对于绝大部分出身并非“名门”的同学来说,再说,硕士毕业都找不到的工作,本科毕业之后能找到吗?绝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能做的工作都是起点比较低的工作。不同的起点,付出同样的努力,得到的成果有着巨大的差异。 如果有同学想说,那我们先工作,几年之后再考研怎么样?对于有这种想法的同学王伟老师建议还是一步到位,本科毕业之后直接考研,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毕业之后头几年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耽误不起。对于热门的岗位来说,年轻本身就是优势。比如当公务员,35岁之后就不允许报考了;走学术的道路,如果40岁才从学校博士毕业,别人都依靠一定的研究成果当上博士生导师了;去企业工作之后,就会发现企业里更是年轻人的天下,甚至许多IT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以下,年纪大了还从底层做起,非常不利;如果想创业,30岁之后顾虑比较多,创业的热情也远远不及20多岁的年轻人。 第二,工作之后在职考研是非常折腾的,不像在校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复习。一般来说,只能利用下班后的闲暇时间复习,时间有限,精力也非常有限。毕业之后基础知识大量地遗忘,尤其英语,基本忘得差不多了,很多大龄在职考生考了几年,都栽在了英语上。在职考研能够成功的人都是意志力很强大、很能吃苦的人,因此在职考研成功的几率远小于应届考生。 第三,工作之后的环境和学校有天壤之别,在学校的时候有一定的约束机制,同学之间也互相监督,大家谈的都是学习成绩、学习方法之类的话题。而工作之后的同事和朋友,讨论学习的很少,今天找你钓鱼,明天找你逛街,后天找你喝酒,你想静下心来学习,环境不允许。而且你还有考虑收入啊,房子车子啊,赡养老人啊,面对的问题比较多,很容易分心。综上所述,建议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分析完考研和工作的得失之后一旦决定考研就应当尽快考研,最好应届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