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热门专业研究生的热门求职路

[复制链接]
查看855 | 回复0 | 2021-5-6 16: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经济管理"专业最对口的职业之路是什么?大部分人都很难联想与金融、投资等热门行业有何瓜葛。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冷门+百搭"专业的学生,却深受各大知名银行和基金、证券行业的青睐,最终以国内一家知名上市银行的金融市场部作为求职季的收尾。
   
    第一关:正视自我,选准方向
   
    和许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一样,阳子很长时间都没找准自己的方向。第一个学年开跨级的联谊会,自己私下调查了一下,他们专业的平均待遇还没有经管学院的三分之一,唏嘘之余,心底有些不甘心。不过仔细想想,也确实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考虑。首先,所学专业的课程大都是非常"专业的":教育心理学、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教育财政学、高等教育学……虽然挂着经济管理的字样,但研究生阶段为数不多的几门课程确实和会计、经济法、金融学等课程沾不上边。而且积累的人脉主要是在教育领域,比如中学、大学、教育媒体之类,如果不是在这一领域有强烈的兴趣,很难专心钻研学问。想了解一些专业以外的信息,通过讲座等其他途径总感觉和行业核心信息距离较远,至于想获得一些实习机会,更是遥远了。
   
    虽然这些现实也让阳子感觉到郁闷,但是他始终觉得自己能力不错,如果说专业上受到"科班出身"思维惯性的影响而稍逊,那自己平时所积累的也绝对不输于任何一个科班毕业生。他平时就很关注经济管理类的新闻和信息,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有时听讲座提出的问题也让主讲人赞许。渐渐地,他认为,如果今后不能从事相关工作,而只是当作一种兴趣爱好,似乎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几经挣扎,阳子决定,既然当初无法在专业选择上完成心愿,那职业发展上一定要有突破。他决定向自己喜欢的行业靠拢,选择了金融业--热门行业中的"大热"。
   
    第二关:门槛高,机会少,如何积累经验?
   
    下定决心后,阳子也深知自己的目标不经历一番斗争是绝对无法达到的。要想挤进热门行业的漩涡中心,首先要知道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研一下学期,阳子就积极和本校经管专业的学生接触,参加一些他们组织的活动,多认识一些科班出身的同学,并向其了解他们院系的就业动向。他还先后担任了金融协会、理财协会等多个学生组织的理事、秘书长等职位,并且组织了诸如名人演讲、参观考察等活动,借机了解金融行业,认识了许多在职的学长学姐,向他们讨教。通过与这些学长们的交流,阳子认识到金融业对相关实习经验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一次银行的实习机会,很难被一些知名大银行相中,这似乎已经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鉴于这点,阳子觉得无论如何要找一份像样的实习来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缺憾。
   
    经历一个多月的寻觅,最终无果。失望和叹息之余,更是对自己的打击--实习尚且无法触及,更别提以后激烈竞争的求职季了。正在郁闷的当口,协会里的老会员恰好回校看望,阳子也参加了这次聚会,幸运的是,参加聚会的校友给阳子介绍了一份实习工作,在某大牌外资行的商行部做副总裁助理。正在寻找实习的阳子当然不放过这个机会,开始了自己的实习工作。半年的实习,阳子对金融业的认识有了本质的飞越。期间,还经历了金融危机,真实感受到什么是风险、萧条、竞争、波动、货币战争……看到一些关于金融业的评论,他也不仅仅是停留在一般理论分析上,而是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后来阳子又投了几份实习,获得了一些面试,但最后还是通过在第一份实习时候认识的一些朋友找到了其他几家公司的实习工作,工作部门从传统的信贷业务拓展到金融咨询等许多领域。"多认识一些人,不仅可以拓宽路径,更重要是交流思想,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怎么规划的、怎么成功的。"阳子总结说道。
   
    第三关:专业,技术,艺术
   
    有了行业背景,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做些弥补才能更有说服力。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毕业生要想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不在专业知识上展现能力是不行的。
   
    阳子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要想在这些比较难的考试中获得一次通过,心里有些发虚。于是他选择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作为突破口,这门考试全部为机考,只要能到60分就可以获得通过。他仔细研究了考试教材,发现竟然十分实用,基本所有经济学的知识都覆盖了,货币银行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基础,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等专业学科是延伸,即使作为专业系统学习也是很好的。花了几个月的功夫,阳子把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5门全部通过。后来他才知道,这个证书虽然看似容易,但是基本上所有的证券公司都会要求毕业生在第一年通过,而已经持有该证书的毕业生很容易得到面试机会。
        
    试想,想加入证券行业,非科班出身,没有相关知识储备,如何说服对方相信自己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认识?换作是面试官也会这样想。因此,考证并不仅仅意味着有了敲门砖,而是一种向对方表明自己立志于此的信念和决心,并且做了相关的准备。后来,阳子一鼓作气考了银行从业资格和期货从业资格,虽然和那些CFA、CPA持有者相去甚远,但足以说明自己对于这个行业的"诚意"了。经历这些考试之后,阳子发现很多笔试的专业部分内容都没有超过这几门考试的范围,而且清一色都是选择题,做得很顺手。
   
    金融机构在选择人才上非常苛刻,除了要求学历、专业以外,还要有综合素质。考查方式往往是案例或者小组讨论,模拟一个场景,要面试者解决棘手的问题,这就不仅仅要求专业知识,更要求具备领导艺术:充分的知识积累,深刻独到的见解,充足的说服理由……这一切阳子通过几年的努力都具备了。
   
    第四关:升华提炼,伺机而动
   
    有了学历优势,有了丰富的实习经历,有了各种证书,依然还是有很多人在求职时惨遭淘汰!难道求职真需要点运气?经历了这么多准备工作,阳子不仅有了基本的职业认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辨别各种情况的能力。找工作绝对不是靠运气,自己有没有实力是底子,和公司的文化合不合拍,和面试官合不合拍才是最终确定自己能否有机会的关键。
   
    凭借之前实习时积累的经验,阳子渐渐对各种金融机构所需要的人才特质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比如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的行业研究员一般需要符合专业背景人才,尤其是理工类的基础,还需要有一定的数理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要求性格外向,有一定的抗压能力,有很强的人际沟通技巧以及交流欲望;外资银行看重英语沟通能力,表达的方式和形象气质非常重要;投资银行特别强调会计、统计等专业技能,还有超强的工作效率和能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有了以上的认识,阳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公司和相关岗位,大大增强了简历的通过率。
   
    有一次,一起参加面试的人员里有一位来自财经大学的博士生,16岁就上了大学,博士毕业和阳子他们这一届的人岁数差不多。这位候选者研究能力肯定不在话下,还有好多次海外学术会议经历,她自己提起来都很自豪。只可惜,这是一家金融租赁公司,所招收的管理培训生方向也主要是销售经理,她没有任何相关银行、大企业甚至一般公司的实习经验,谈到此时,她显然有些不自在。在问到如何解决一些紧急问题的时候,她答得含糊其辞,基本没有可取的观点。主考官问她最后一个问题,想分配到什么部门?她有点无奈,想了想说,风险控制吧。从主考官尴尬的表情中可以判定,风险控制这个岗位并不在招聘项目中。事实上,没有找准目标,没有做好考察工作,没有切中用人单位招聘意图的实例很多。而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于更早之前的积累:如果没有对整个行业有宏观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也做不好调查,更不能把握对方的目的和考察方向。
   
    阳子还为自己准备了不同版本的简历,同一份实习,简单介绍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公司、不同岗位做调整,突出某一方面的特质。比如银行的销售类岗位,就突出如何处理好客户关系,如何做好流程控制;基金、证券的研究类岗位,就凸显出一些数量化的东西,比如每天搜集的经济信息、每天监控的客户情况变化等。这样一来,大大增强了简历的竞争力,也很容易让自己的简历在自动筛选时脱颖而出。
   
    冷门专业不算什么,想求职路上收获惊喜?只要自己内心的希望足够热烈,只要为此做出一些必要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