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信息] 2024物理学(学术学位)招生目录

[复制链接]
查看323 | 回复0 | 2024-1-29 11: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理学基本信息
专业

070200


专业名称

物理学


学制

3年


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学院名称

106 高等研究院


招生人数

11


联系人

范老师


联系电话

0755-26530265


电子信箱

fanyt@szu.edu.cn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0
不区分方向
房国豪,朱平,周晔,李晓光,高永祥,李武,蔡兴科,闫昇,刘会增,丁春雨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了解物理学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在物理学及其相关的交叉领域内独立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中外互译、撰写外文论文摘要和一定的听说能力。
3、结合深圳市战略新型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规划,加强在物理专业和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具备产学研项目研发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方向
不区分方向

三、导师队伍
本学科导师共有13人,教授4人(其中特聘教授3人),副教授3人,助理教授6人。所有教授全部为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师资力量强,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主要导师介绍如下:
房国豪,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低碳建筑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硅酸盐学会-低碳建筑材料与固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海外)获得者;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C类人才;主要从事固废建筑资源化利用、碱激发胶凝材料、低碳可持续发展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等建材领域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被引次数达1300余次,个人h-index为19。

朱平,男,现任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至2021年在比利时皇家天文台工作。担任欧空局法国、比利时、瑞士联合太阳观测卫星PICARD项目太阳、地球辐射测量实验比方首席科学家。他首次提出了用PICARD卫星搭载的两套辐射计天基测量数据,解算地球全球辐射能量年变化值,该结果得到了美国航天总署(NASA)地球辐射测量组专家(CERES)的认可,被认为是NASA-CERES外,欧洲首次独立测出了地球辐射能量年变化值。利用PICARD搭载的辐射计和光度计他与国际太阳光谱模型(ALTAS)奠基人Gerard Thuillier教授首次计算出了太阳在五个光谱的半径值。 他是欧空局(ESA)资助TARO项目太阳和地球辐射天基测量首席科学家。 该项目对PICARD卫星搭载的辐射计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该载荷将搭载我国气象卫星于2022年发射升空。 在比利时皇家天文台工作期间他是多个空间探测任务科学家团体核心成员,参加的空间任务主要有:日地L1点SOHO太阳总辐照度实验VIRGO; 火星探测MARS2020表面辐射测量; 木星探测任务JUICE红外相机定标;小天体变轨实验DART后续现场勘察任务HERA的红外相机和原位重力计。他是国际空间研究所(伯尔尼)资助的太阳和地球辐射测量前沿技术研究团队发起人之一,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中国,美国,瑞士,德国和比利时,基本代表了该方向国际最高水平。土耳其探月任务LNR仪器首席科学家,中欧探月团队比利时皇家天文台代表。在国际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


周晔,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英国物理学会会士(IOP Fellow),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RSC Fellow)。2013年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2013-2015年在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加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主要从事基于功能材料的类脑信息器件的研究,在Science、Chem. Rev.、Nat. Electron.、Nat. Commun.、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用9000余次,H-因子50,获授权中国与美国发明专利22项。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李晓光,凝聚态物理学博士,200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大学。先后任职复旦大学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6年加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主要从事纳米光学研究,专注于金属微纳结构,金属和分子/半导体量子点耦合体系,以及新型二维材料体系的光电子学性质探索。目前已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已在 Nature Photon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no Letter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

高永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研究员。2002年于吉林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后,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攻读博士,并于2009获得物理学的博士学位。先后在多所世界一流大学有过博士后经历:2008-2010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010-2012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2012-2013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于2013-2016赴英国牛津大学,为玛丽-居里Fellow。2016-2017年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任副教授,并获评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及陕西省青年百人。2017年入职深圳大学,并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其研究聚焦于活性软物质,在活性胶体的设计与宏量制备、自驱动机理和相互作用规律、集群行为的理解与控制等方面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包括PRL、ACS Nano、Small等。主持有国家、广东省、深圳市等各个级别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广东省教育厅的多个项目。

蔡兴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主要围绕低维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专注于新型二维氧化物的开发与量产,以及在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催化等实际应用领域的探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横向课题等支持。 已在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JACS、Applied Catalysis B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60篇。

闫昇,2017年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相继在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20年1月加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研究主要涵盖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筛选、3D打印技术、手持设备、拉曼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以及高速成像流式细胞仪。近年来,已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Small,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Lab on a Chip, Analytical Chemistry),累计引用>3400次。2018年获得澳大利亚奋进奖和日本振兴工业会博士后奖学金,2020年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C类称号,2021年获得广东省珠江青年拔尖人才。

丁春雨,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助理教授,研究生导师,嫦娥四号任务科学研究核心团队成员,鹏城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 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李春来研究员和苏彦研究员,从事月球雷达观测;2015年赴意大利公派留学,师从欧空局火星Mars Express任务MARSIS雷达首席科学家Roberto Orosei教授与Elena Pettinelli教授,从事火星雷达观测。博士毕业之后相继于中山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从事科研与博士后工作,2021年入职深圳大学任现职。长期从事月球与火星雷达探测和行星表面演化过程研究,深度参与了我国“嫦娥工程”月球探测任务和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任务。对月球和火星微波雷达的信号分析、地面试验、定标、数据处理和科学解译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科学成果。迄今在Science Advances,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1篇(一作/通讯17篇),会议论文1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项、青年以及鹏城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科研经费等基础科研项目8项和参与3项,曾获得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卓越博士后”荣誉称号。担任Geology, IEEE TGRS, JGR: Planets, ICARUS, 深空探测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专家。

刘会增,助理教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国测绘学会深空探测遥感测绘工作委员会委员,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访问海星学者”,中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月基与深空对地观测和遥感环境监测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资源与环境遥感监测、月基与深空对地观测、气候变化与地球辐射收支、海洋环境遥感监测、遥感影像大气校正、卫星传感器定标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SPRS Journal、IEEE TGR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IEEE GRSM、IEEE TGRS、JAG、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Remote Sensing、IJRS、遥感学报等领域内多个高水平期刊审稿人。

四、教学资源
高等研究院根据课程特点、学生能力和教学效果,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此外,我院设立学术交流基金,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学术竞争力。近5年,为拓展学生科学视野,提升科学素养,学院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100余人次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

五、奖助体系
奖助学金主要包括:1、由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构成的学校奖励体系;2、“鹏程奖学金”、“腾讯创始人创新奖学金、院长奖教奖学金”社会奖学金构成的社会奖学金;3、国家奖学金;4、另外每位研究生还可获得导师设立的助教金。按照我校奖助政策体系,以全日制学习方式的非定向硕士研究生一年获得的奖助学金均不少于0.8万元,表现优异的将不少于6万元,如累计学校现有国家助学金、荔研优学奖学金、社会(企业)奖学金等,一年所获奖助学金可超过10万元。

六、培养特色
采用教学与科研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研究生主动地、广泛地吸收知识和进行创新性研究,注重将导师的科研方法、科研技巧、科研经验传授给研究生,通过实践环节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研究生从一入学就可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介入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同时向研究生开放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实验技能。过去两年中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约1/3选择继续深造。国外去向包括:普林斯顿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新加坡国立等国际知名学府;国内去向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此外,约2/3的硕士毕业生选择就业,进入华为、TCL、福田区教育局等知名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连续三届研究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100%。

七、以往生源情况
本专业生源由推免生构成。

报考要求
本专业仅接推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