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信息] 2024光电信息工程招生目录

[复制链接]
查看346 | 回复0 | 2024-1-29 16: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电信息工程基本信息
专业

085408


专业名称

光电信息工程


学制

3年


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


学院名称

126 应用技术学院


招生人数

55


联系人

苏老师、陆老师


联系电话

0755-23256562; 0755-23256309


电子信箱

cep@sztu.edu.cn;luyao@sztu.edu.cn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激光精密制造
杜晨林,李牧,李春波,陈实,刘星
02
超强超快激光技术及应用
周沧涛,宁存政,卓红斌,吴思忠,曹磊峰,张华,卢海洋,黄太武,郭晓杨,李慧,李露,艾艳丽,郭伦春,唐永波,杨青,鞠立宝,钟健,李彩霞,李晓光,赵凯歌,荣瑶,韩婴婴,彭浩,李然,彭雅珮,梁璋,钟础宇
03
光电检测与成像
李卫东,陈玲玲,邹永涛,李佳,赵志刚,董波,张新安,刘才,张维,郝俊杰,王小胡,代万俊,肖爽,马钰洁,吴永伟,徐芳,李高敏,代艳萌,唐浩东,史济东,杨鹏,王爱武,廖美华,李迪开,陈威,申鹏飞,陈海龙,张爽浩,宋家琪
04
光纤技术与器件
于永芹,吴旭,汪超,李应刚,李惠,赵俊清,欧阳德钦,许新统,苏彦涛,衣云骥,张春香,苑婷婷,吕金蔓,赛高乐,黄丽丽,张哲,揭建文

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恪守学术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 创新创业的意识。
2、掌握光电信息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撰写科技论文,能够独立承担和解决光电信息工程相关技术领域中的工程实际问题,成为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向:
1、激光精密制造:主要研究超快激光微纳加工技术、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及其在工业及前沿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超强超快激光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超强超短激光脉冲的产生、放大、压缩与测量技术,以及基于超强超短激光脉冲的前沿应用。
3、光电检测与成像:主要研究光电检测技术与仪器、新型光电器件、光学图像处理技术等。
4、光纤技术与器件:主要研究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高重复频率激光技术等。
三、师资队伍:
校内代表导师:
周沧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深圳技术大学工程物理学院院长,先进材料测试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认定的国家级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激光核聚变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激光粒子加速器、高性能计算物理、非线性科学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曾为新加坡某科学研究院高级物理学家(工作近十年)、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工作近十五年、博导)、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高级研究科学家和访问教授、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深圳大学的兼职教授,是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之一。已主持完成十多项国家国防科研任务,包括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某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培养博士研究生十多名,在国际国内核心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
杜晨林,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激光频率变换技术与器件、激光加工制造等领域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已发表相关的SCI、EI收录论文近40篇。2006年被确定为第四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09年认定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地方级)。曾被评为2012年深圳市优秀教师,获得过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三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应用成果类)一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奖(高等院校类)。
曹磊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ICF研究和激光等离子体诊断工作,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在激光等离子体诊断短波长辐射成像、X射线辐射能谱测量技术等领域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取得了体系化的系列原创性成果。曾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重大等各类课题2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青年科技奖、邓稼先科学技术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021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同年获得第十六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卓红斌,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惯性约束核聚变物理、强场物理和高性能计算系统评测与数值模拟计算应用开发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军口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 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参与高性能计算机-银河、天河并行系统的应用开发、性能测试和稳定性考核工作,独立研制和发展了系列粒子模拟和辐射磁流体等系列并行模拟程序,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获军队科技进步壹等奖2项,获军队科技人才岗位津贴。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SCI 引用达300 余次,其中物理学顶级杂志Physical Review Letters(PRL,影响因子 7.512)3篇(2篇1作,1 篇3 作),Physical Review 系列 10 篇。
卢海洋,男,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功率激光驱动粒子加速及应用、激光技术与应用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曾任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在超强超短激光电子加速及辐射场实验与理论研究、台式化脉冲中子源、气象团簇产生与诊断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主导设计并建设了北京大学200TW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实验室及电子加速实验与应用平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参与数项国家重点、重大研发项目。在Phys. Rev. Lett., Phys. Rev. A, Appl. Phys. Lett.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
李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光电探测器及微纳光电系统集成领域开展等研究工作。聚焦新型半导体、高效器件架构和先进制备工艺的相互结合,开发下一代高性能光电探测器与成像系统(如,X射线探测器、红外光探测器、紫外光探测器等)。研究工作兼顾器件物理探索、器件性能优化、系统集成、应用开发等多重内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粤港科技创新联合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香港创新科技基金(ITF)等科研项目。在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发表学术专著章节3篇,申请专利近20项,其中获授权8项,获省部级科技奖2项。
张华,男,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惯性约束聚变物理、高性能计算系统评测与大规模数值模拟程序应用开发研究工作,负责建设学院的物理仿真与可视化实验室、以及500万亿次每秒的高性能计算中心。曾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成员,为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新型点火方案和紧凑型磁聚变等数值模拟程序设计与实施的主要完成人,先后研制和研发了等离子体相对论动理学程序和多介质磁流体程序等并行数值模拟程序,已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某重大专项项目、军口863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在国际核心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 余篇。
于永芹,女,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光子晶体光纤器件和飞秒激光微加工及其传感研究。IEEE和中国光学学会会员,目前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参与并完成了深圳市科技局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2003年以来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申请专利3项。
行业导师:
罗飞,男,深圳市中达瑞和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002.6-2013.9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液晶物理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液晶物理、液晶器件、光学器件以及光谱分析等研究工作。2013.10至今在深圳市中达瑞和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光电传感器以及光谱成像技术工程化产业化开发,主要项目为光谱成像技术在刑侦物证鉴定领域应用研究开发(深圳市科技应用示范),中国物候观测光谱成像系统研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深圳市中达瑞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赵全忠,男,南京萃智激光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中科院百人计划。长期从事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激光先进制造技术、激光微纳加工等领域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近年来开展产业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致力于开拓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发表论文、报告150余篇次。曾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和马普基金资助,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级课题10项,培养出一支专门从事激光微加工及其应用技术研发的科研团队。
范镝,长春市求非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间,主要从事高精度离轴非球面反射镜加工检测研究,并承担多项重大航天相机项目的光学加工分系统负责人工作,其中任xx-x相机副主任设计师,xx相机副主任设计师和xx-x相机主管设计师。研制了二十余套,五十余块高精度航天相机用反射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课程设置:
高等光学、光电子技术、光电图像处理、激光原理及技术、FPGA数字系统设计、新型光纤激光器、并行处理与体系结构、非线性光学等。
五、教学资源:
1)本方向依托先进光学精密制造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超强激光与先进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内容包括超快激光技术、超快激光微纳加工、微纳光机电系统、微纳制造、微纳光学材料、光学成像及相关检测技术等,同时在远红外激光器、UV和VUV金属离子激光器、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超短激光脉冲的产生、放大、压缩与测量、激光显示应用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2)学院具有一系列高精尖的仪器和设备,建设有国际高水准的大型高功率超快激光器、每秒六百万亿次的计算机集群、先进的光电材料制备与探测仪器设备等,这些仪器设备对研究生全部开放。
3)秉承产学研的理念,目前正积极拓展与国内外激光精密制造、超强超快激光技术、光电检测与成像、光纤技术与器件等领域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多样化的合作关系,引导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与企事业单位资源共享。
六、奖励体系:
按照深圳大学以及深圳技术大学的奖助体系执行。
七、培养特色: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方向面向国际科学前沿,结合现代光学原理和先进工程技术,以光电信息技术、光电子技术与光子学、光电仪器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应用技术型或应用研究型的高端人才,服务于激光技术、光电器件与材料、精密仪器与制造、高性能科学计算等领域,助推国家产业升级。本专业将基于以下几点培养光电信息工程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1)遵循深圳技术大学的“唯实求精”办学理念,发扬学校的教育与文化优势。
2)要求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积极开展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学生可参与各类科研、校企合作项目研究,开展前沿科学和高端应用技术的研究,共享实验室或校企平台先进的实验平台。
3)本专业重视方法学和关键技术研究,既培养学生坚实宽广的数理知识基础,又培养学生熟练的工程实践技能。
4)采用校内导师负责、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团队培养模式,学生是各研究方向团队的成员,在团队中共同成长,使学生更具团队协作精神。
八、就业情况:
毕业生除出国深造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外,主要在光电、电子、信息、计算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发或项目管理等工作。
九、咨询方式:
咨询人员:苏老师、陆老师,咨询电话:0755-23256562、0755-23256309 ,咨询邮箱:cep@sztu.edu.cnluyao@sztu.edu.cn

报考要求

报考要求
1)报考者的本科专业背景:光学类、物理学类、光电信息、光纤技术等任何一种;
2)虽不具备上述本科专业背景,但对先进激光技术有浓厚兴趣、数理基础强的学生。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须在现场确认(网上确认)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