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观出发做好“专业规划”

[复制链接]
查看516 | 回复0 | 2021-4-22 10: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门专业:增强自己的“软实力”
   
    金融、经济、工商管理、法律等专业的研究生一段时间以来被冠以“热门专业”的头衔。危机袭来,财经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一些财经类、对外贸易类院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多谈目前学生就业的具体情况,但对于2009年的就业情况心存担忧,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示:“金融危机肯定影响学生就业,影响有多大尚不好确定,但应该是个不利因素”。根据市场反馈,营销类的招聘人数减少,金融专业类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想在冰河期保持专业热度,这些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在专业上做文章,更要让自己的“软实力”有所提高。即使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金融机构招收实习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往往一个名额空缺出来会有数十位名校的学生来争取,把握住一次实习机会对研究生来说也是比较难得的。荷兰合作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人力资源经理陆劲英表示,如果大学生能从大一尽早地开始通过实习或参加公益活动接触社会,就越能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那么在大学期间就可以有目标地去择业。发表高质量的研究型论文也是证明自身实力的途径之一,很多研究型机构比如金融研究所、咨询公司、证券公司等非常重视毕业生的研究实力,也就是其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潜力。此外,参加各种国际性比赛,各种创业大赛,也是展现领导能力和国际化眼光的好方法。
   
    复旦大学大四学生小翁说,从踏进大学校门起,他就立下了志愿,毕业后一定要进“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毕业时竟然赶上了这样的就业寒冬”。随着一连串的求职失利,小翁的就业目标改变了:只要能跟金融、保险沾边的行业就行。热门专业的研究生还要面临非对口专业的挑战,许多非金融、经济、管理、法律专业的人才凭借自身优势往往可以打破专业限制,异军突起,在应届生求职时击败对手获得领导者的青睐。不管是在相关行业单位实习,还是考取相关从业资格,都是向用人单位传达一个信息——自己有志向也有准备接受这份工作的挑战,也能够说服对方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因此,如果想继续保持热门专业的热度,在两到三年中做好准备工作是必须的,也是“专业规划”所要求的。
   
    如果做好了专业规划,即使遇到寒冬也一样不慌不乱。一位上海财经大学投资学的研究生“四大”的简历一个没投,在他看来自己的目标是证券公司的研发部门,自己的实习经历和考取的资格证书也都是以此为导向的,因此别的工作对他吸引力不大。“即使今年证券公司遇冷,今后总会有机会的,我只要做好准备就行了。”他信心满满的表示。
   
   技术型专业:找准自己的方位
   
    对于工科、医科、农林等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找准自己的定位成为当务之急。理工农医类行业,即使是某一企业内部也有比较详细的分工,待遇和工作状态都不一样,如果不事先摸清楚底细,往往会发生工作之后不适应或者遗憾错过机会的现象。一位在长三角台资企业从事电脑配件销售两年的毕业生说:“如果当初考了研究生,可能就有机会进入公司的研发部了,工作稳定,自己也感兴趣。”而有的同学则很满足于出差“来回跑”的生活状态,认为积累了人脉,也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缩减了招聘计划,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在读的同学们必须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不满足于销售、技术维护、售后等工作,而提高自己的目标定位,接受挑战。
   
    此外,不要因为暂时的就业形势紧张而放弃自己的专业。技术类公司同样有许多非技术类管理岗位,比如市场、销售、行政等,而且也比较倾向招收与公司运营主体专业相关的人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运营总监叶阿次以亲身经历说明了专业与成功之间的关系。他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与现在工作的专业完全不对口,但实际上计算机专业所要求的缜密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却为他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一些大型咨询公司也倾向招收专业类的咨询人才,比如一位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就成功进入渣打银行从事行业政策分析研究。     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一定要事先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很大程度上,导师的研究方向可能就是自己以后就业所从事的方向。一位本科学化学,硕士学材料,博士搞芯片的学长说,自己每个学习阶段关注的学科领域都和导师研究方向密不可分,因为自己所接触到的环境都与导师的项目息息相关,如果事先能够做好心理准备,可能更有进取的动力,也能做好自我规划。
   
    基础专业:知识储备最重要

   
    中文、历史、社会、哲学、数学、化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的毕业生面对经济危机该如何应对?一位被南方报业集团录取的历史系研究生小许回忆说,笔试的题目涉及的领域很广,考查的知识点很多,因此许多非新闻专业的同学都被淘汰了。自己一直以来都以进入新闻行业作为目标,因此特别注意收听中央台的新闻广播,也参加过新闻系师兄的经验座谈会,有所准备。面试是集体面试,讨论经济问题,自己的专业是经济史,而且经常查看几个大型网站的经济评论,所以最后做的总结性发言比较出彩,成功被录取。许多同学把广告公司、公共关系公司作为就业的首选,2009年广告行业受到重创,很多人没了方向。但仔细看来,在此之前这些同学也没有做很充分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总结,如果实力足够强,企业的市场、销售类职位也是可以竞争的。
   
    此外,基础类专业人才较容易受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青睐。根据历年调查统计,国家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大户,占到当年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2.7%左右,这一就业市场是相对稳定的。公务员考试的范围也很广泛,而且采取公开面试的形式,对于时事政治、综合评论的能力有所侧重。能力是一点一滴通过自我消化知识而形成的,这些准备活动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规划”做指导,很难从一入学就着手实施。
   
    基础类专业人才也同样可以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数学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是保险公司精算人才、基金公司建模人才的首选对象。如果不想往“广”的方向发展,走“精品”路线同样可以迎来春天。能够耐的住寂寞,在本专业领域积蓄力量,就能够在未来的职场挑战中引发知识爆炸,一鸣惊人。
   
    基础类人才也同样可以做两手准备,比如选修经济、法律、新闻等作为第二学位,修读一部分其他专业课程,努力掌握第二外语等。工作几年之后,凭借已有的工作经验和以前的知识储备,同样可以跳槽到其他行业实现转型。
   
    行业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
   
    据《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等媒体报道,未来的行业将会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生育高峰带动教师需求增多,教育培训迎来发展高峰;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企业发展,随着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一些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单位,以及机械制造、桥梁设计等行业对人才需求正在加大;快速消费品及零售行业发展依旧,化工、食品类人才走势良好;通信工程类人才引领工科人才,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类人才职场走俏;受国家拉动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基础建设、能源电力等行业反而有些企业大幅吸纳人才……
   
    对待金融危机,除了看到人才就业的压力,更要看到危机下人才供求战略的升级和调整,找准自身定位,把握机遇。以下就拿几大热门行业来做个比较,分析一下这些热门行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