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复旦大学法学院简介

[复制链接]
查看393 | 回复0 | 2023-10-24 14: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大考研 于 2024-1-4 16:53 编辑


复旦大学法学院初创于1929年(法律系),在八十余年的辉煌历史中,法学家群星璀璨,王宠惠、张志让、梅汝璈、杨兆龙等著名法学家都曾在复旦执教, 形成了复旦法学特有的精神特征。后虽几经改组与调整,但依然薪火相传。1981年恢复法律学专业,1983年重建法律系。2000年11月在原法律系基础上正式组建单一学科的法学院。

新法学院成立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现已建成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资格, 已设国际法、民商法、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和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等七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设立一级学科硕士点(已设除军事法学外的其他九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建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自2000年起开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研究生培养;我院法学一级学科2012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获批设立“复合型”和“涉外型”等两个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两个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2008年7月,根据复旦大学的统一安排,法学院整体搬迁至新落成的复旦大学江湾校区;2011年3月, 在美国廖凯原基金会和基金会主席廖凯原先生的大力支持下, 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的“廖凯原法学楼”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法学院教学科研条件获得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法学院法律图书馆建设依托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该图书馆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提供藏、查、借、阅一体化的书刊开架服务, 还设有兼具上网、阅读与休闲功能的网络学习区,有专供小型团队学习、讨论的研究室等。馆藏法学类图书6万余册,其中中文图4.7万册,外文图书1.3万册;订有中外文期刊256种,其中中文期刊220种,外文期刊36种;订有法学类电子数据库和电子期刊库61个, 其中中文类23个,外文类38个。

近年来,我院在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2000年至今,累计为包括公检法司在内的上海政法系统和律师界培养了两千多名在职法律硕士, 在提升上海政法干警的整体素质方面贡献了力量。我院教师也积极投身于服务全国、服务上海的大局, 多位教授受聘或受邀参与到国家和上海的法治建设,在立法、行政、司法等各层面为法治建设建言献策, 特别是主动服务于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孙南申教授受聘为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张乃根、龚柏华教授担任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成员,孙笑侠、段匡教授受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等等。

我院依托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区位优势, 走出了一条以国际化为特色的发展道路。与哈佛大学法学院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等十余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法学院建立了稳定的院际合作关系,互派师生到对方开展交流学习。我院的留学生教育也走在国内前列,2010年起开设全英文授课的“中国商法”国际硕士项目,每年招收十余名留学生;本科留学生的规模和质量也不断提升。

复旦大学法学院历来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1993年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中,复旦大学代表队一举夺冠,队员严嘉、季翔为法律系学生。2001年以来,法学院先后有九个班级获得“上海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9年,2005级本科班获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法学院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一项。 2003年, 复旦大学代表队获“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国赛区第一名,代表中国赴美参加国际比赛。

目前,法学院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依托复旦学术生态, 聚力量,建平台,拓贤路,扩格局,凝炼学科创新特色, 建设师生理想家园,正加快法学院发展的步伐,努力提升复旦法学院在国内和国际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