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信息] 2024计算机技术招生目录

[复制链接]
查看68 | 回复0 | 2024-1-29 13: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计算机技术基本信息
专业

085404


专业名称

计算机技术


学制

3年


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


学院名称

110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招生人数

90


联系人

熊老师


联系电话

0755-26534301


电子信箱

xiongdr@szu.edu.cn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0
不区分方向
黄惠,黄哲学,YU FEI,明仲,杨烜,毛睿,贾森,沈琳琳,石大明,王毅,崔来中,JIANBIN QIN,闫巧,朱映映,陈剑勇,黄强,吴惠思,罗秋明,储颖,谭舜泉,李琰,刘凤,戴涛,张秋丹,尹剑飞,杜文峰,杜智华,雷海军,冯禹洪,俞航,蔡晔,张滇,陈小军,李俊杰,林秋镇,吴定明,胡瑞珍,王旭,江魁,王璐,廖好,张小燕,徐鹏飞,车越岭,周明洋,解为成,马晓亮,邹永攀,文嘉俊,高灿,姚俊梅,周宇,周漾,刘志丹,罗胜,徐萌,杨术,王佳,马里佳,谢伍媛,陈杰,江常坤,刘松柏,贺颖,张磊,龙亚谦,潘浩源,刘涵,张书瑜,陈俊扬,马晨琳,章秦,PHILIPPE FOURNIER-VIGER,杨景媛,张琦,熊卫丹,吕辰雷

专业介绍
学科简介   
     本学科在1983年建校时由清华大学援建,清华大学童诗白教授担任系主任,一大批来自清华大学的优秀教师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了以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为代表的优秀人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于2008年12月正式单独建院,由陈国良院士担任首任院长。经过10多年建设,学院从无到有取得全方位迅猛发展,在现任院长黄惠教授的引领下,团结一致、奋发进取,对标世界一流努力攀峰。

优势特色
(1) 师资队伍:现有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加拿大院士、1名俄罗斯外籍院士、1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1名国家领军人才、3名国家级专家、3名国家优青、2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4名国家级青年专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ACM Fellow、2名IEEE Fellow、以及2名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
(2) 学科平台: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验收优秀),拥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含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包括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在内的10个省级科研平台和4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3) 科学研究:近5年,发表计算机顶刊顶会论文400+篇;获批科研项目590项,到账经费3.38亿,包括国家重点类项目20项;荣获科技奖励23项,包括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4) 人才培养:近5年,获得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5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批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和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在校生发表了300+篇计算机顶刊顶会论文,获得31项研究生学科竞赛国家级奖励。

(5) 国际影响:在软科、USNews、泰晤士、QS的最新排名分别为国内第18、27、11、30位;截至2023年5月,计算机科学ESI排名全球前0.75‰,国内第18位,全球第53位。
研究方向
(1) 体系结构:基于国产CPU的自主设计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及应用,包括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研究,通用机型和面向特定重大应用的专用机型研制,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在云计算、海量数据处理、生物信息学和医学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推广应用。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围绕智能芯片与智能系统等重点领域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制了基于国产CPU的KD和SD系列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图形图像:聚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可视分析、机器学习、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等核心领域,着眼于克服高维性、不确定性和异构性等难点,整合面向复杂大规模场景的智能采集、感知、优化与重构,促进深化智能图形图像技术在国家重大应用需求层面的关键支撑作用。开创性提出了优视精准摄影测量新方法,建立了图形分析和行为决策的跨媒体耦合提升机制,使得三维实景数据生产全业务链条自动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
(3) 数据科学:面向多来源、多领域、多类型的时空动态异构数据,研究基于度量空间的通用数据处理模式、理论与算法,数据融合方法、知识图谱和数据地图构建技术,高性能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新一代数据库引擎等,研制面向海量复杂场景的数据治理和分析系统。与华为公司合作研发了芯片测试工具、产品质量可靠性预警系统、一体化数据分析平台,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的柔性计算云资源调度等一系列算法,大幅提高了华为云资源利用率,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4) 网络系统:研究无线传输的基础理论、互联网/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泛在感知的应用理论和支撑技术,研制面向智慧城市的大规模无线感知和异构互联网络平台,通过互联、感知、计算三个层面,提供面向不同物联网垂直领域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大规模无线感知和异构互联系统基础理论及产业化应用的相关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 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基础理论,迁移学习、联邦学习、推荐系统、面向机器学习的不确定性建模,人工智能在图形图像处理、医疗保健、脑臆想多媒体、城市管理、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家居、生物信息等领域的应用等。研发了伶荔说系列中文语言大模型,填补了中文基础模型百亿到千亿级预训练参数的空白,研发了基于物联网的多维健康数据平台,联合中兴公司在全国、东南亚以及非洲等一带一路国家推广使用,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联培招生项目(计划在本专业招生10名):
      为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量子科技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一批量子科技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打造体系化、高层次量子科技人才培养平台。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以下简称深大计软)和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以下简称国量院)发挥双方的学科和平台优势,实施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加快推进量子科技领域紧缺人才培养的步伐。目前已招收来自不同专业的10名2023级硕士生,将有力支撑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的发展。
国量院是我国量子科技领域的战略研究力量之一,聚焦国家量子科技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领域包括量子物态与量子器件、量子计算、量子极限传感、量子工程应用等战略性新兴量子信息技术研发及产业应用,致力于打造量子科技领域国际一流的共享共用和产业化中试中心,力争在量子科学领域做出若干“诺奖级”、“0”到“1”的重大原始科学发现,发展支撑量子计算行稳致远的核心“根”技术,实现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自主可控。近年来,国量院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市量子科技领域的重大任务近15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100余篇,其中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论文Nature 13篇、Nature Physics 1篇、Nature Electronics 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8篇、Advance in Mathematics 2 篇,Physical Review系列论文350余篇。申请专利超过130项,包括一批国际PCT专利。在籍研究生130余名,其中含博士生30余名。在岗硕导60余人,博导30余人。
官网链接:http://sziqa.ac.cn

研究方向:http://sziqa.ac.cn/category/102

联陪招生模式:围绕云平台研发、图像数据处理、集成电路设计等量子科技前沿方向,依托深大计软择优招收2024级硕士生若干名。采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共同培养参与联陪项目的研究生,使学生更加深入充分地参与到课题当中

报考要求
政治思想合格,品质优良,热爱本专业,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或相关本科专业知识背景(可以接收跨专业报考),并对本专业有科研兴趣,有志于将来从事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或技术工作。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除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外,其他考生须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