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信息] 2023人工智能招生目录

[复制链接]
查看36 | 回复0 | 2024-1-30 09: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工智能基本信息专业

085410


专业名称

人工智能


学制

3年


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


学院名称

110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招生人数

50


联系人

熊老师


联系电话

0755-26534301


电子信箱

xiongdr@szu.edu.cn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0
不区分方向
高灿,马晓亮,刘凤,钟圣华,王毅,李清泉,杜智华,闫巧,周宇,赖志辉,姚俊梅,马里佳,刘凌,刘志丹,张滇,潘微科,朱映映,雷海军,文嘉俊,蔡树彬,储颖,谢伍媛,毛睿,罗秋明,张洋,杨超,刘涵,PHILIPPE FOURNIER-VIGER,谭舜泉,董延杰,章秦,胡瑞珍,王旭,谢瑞桃,林秋镇,张小燕,尹剑飞,陈俊扬,江常坤,刘松柏,张琦,黄惠,梁正平,沈琳琳,肖志娇,廖好,崔来中,吴惠思,王佳,张昊迪,解为成,陈小军,陈剑勇,戴涛,陈杰,徐萌

专业介绍
    深圳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国家战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依托深圳地区的产业优势、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培养宽广理论知识与扎实技术能力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主要特色和优势如下:
    (1)师资队伍: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多个以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行业专家为骨干、跨学科融合产学研紧密耦合的师资团队,学历、职称和学缘结构合理。
    (2)学科平台:建有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等相关科研平台,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相关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
    (3)科学研究:青塔公布的“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工智能项目”统计数据显示,在178所高校中,深圳大学获批项目9项,位居全国第6位;近5年,承担了20多项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在人工智能领域的CCF A类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60多篇论文;CSRankings人工智能领域2020-2022年国内排名第24位;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1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4)人才培养:与腾讯公司共建了广东省首个人工智能学院,承办了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在校研究生在CCF A类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获得了十余项全国性行业竞赛奖,大量研究生毕业生在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名企工作。
研究方向:
(1)大数据智能(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在大规模低质数据(包括缺失、噪音、不完备等)上建立有效的深度学习范式是大数据时代一个极具挑战的方向,是从大数据中获取智能的最根本途径。我们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大数据的低质表示与数据的不确定性建模关联,通过分析数据的、模型的、预测的三类不同的不确定性,提高深度学习系统的性能。面向机器学习的不确定性建模研究已持续积累25年,曾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
(2)智能图形与视觉(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以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为核心,结合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培养学生在三维表示、三维重建、形状分析、机器人感知、语义目标理解与识别、模型赋能、视点规划等问题的理论理解和技术应用。在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基础上,推进图形表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智能决策和任务需求的耦合创新,与华为、腾讯等众多知名企业开展研究合作。据计算机学科专业排行榜(2016-2022)最新统计,深圳大学计算机图形学位居全国第二、亚洲第三、世界第16,已获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支持。
(3)智能物联网与移动计算(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通过物联网与移动计算技术结合第五代通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网络赋予万物感知,最终在云端形成大量数据,并通过智能化落地应用。企事业合作伙伴包括腾讯、华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微生物所、香港科技大学等。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适应国家需要的“新基建”建设者,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4)智能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主要结合智能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医疗,与腾讯、中兴、深圳多家医院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在开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理论应用探索。探索智能感知、网路协同、智能分析等关键技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支持,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报考要求
政治思想合格,品质优良,热爱本专业,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或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或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或相关本科专业知识背景(可以接收跨专业报考),并对本专业有科研兴趣,有志于将来从事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或技术工作。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除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外,其他考生须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