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6个月至1年的奋战,终于考取到理想的研究生院。8月底9月初,研究生新生入学伊始,你对研究生生活有哪些向往与憧憬,未来将要完成哪些事情,学习什么内容呢......先带大家熟悉一下,开启崭新的生活以后,研究生需要完成的九项任务。
1.从被教育到自我教育
在大学以前,一切学习围绕着考试转,无非是上课,考试等老套的流程。但是研究生的课程就不能仅仅这样进行。研究生学习的课程的目的不在于考试是否优秀,而在于是否真正的掌握。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自学成了主要的形式,上课只是辅助的形式。很多研究生同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上课老师充满了期待。其实,自我教育是真正的可持续教育。不能学会自我教育,那就不能适应研究中的各种新知识的获取。
2.从他人认可到自我认可
大学以前的好学生是守规矩,成绩好的学生。这些学生是被认可的,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即便老师说你好,也未必就真的好,因为老师也有眼光的高低。考试仅在一年级存在,剩下的就没有了所谓的考试,因此认可的来源发生的模糊的变化。尤其不能指望周围的人的即时认可。这时候急需要转化为自我认可。因为好不好是有客观的标准的,对不对也有科学的依据。一个课题成果的好坏自己是能够做到比较准确的评估的,也不需要周边的人的首肯。只要完成了自我认可,那就离独立科研的距离近了一步。
3.从群居到独居
大学以前的学习都是一个大集体,同学一门课,统考一张试卷,但是研究生的后期,以前的同班同学可能课题都不相同,大家没有直接的可比性,因此,很多同学就不适应这样的没有直面对手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独居生活。要学会自我一个人去学习,去思考,去钻研。有些同学直到毕业,还都不能摆脱这样的窘境。更深层次来看,大多数同学喜欢做比较热闹的课题,不喜欢做看似荒凉的课题,主要原因在于热闹的课题很多人讨论,周围也可以找到很多人,而荒凉的课题,一个研究所可能就你一个。这样的课题做起来就有孤独感,好比独居的人没有邻居。但是,我们不能都去做很热的课题,对于荒凉的课题需要有拓荒者。学会独居是研究生的另一个心理难题。
4.从整块学习到零星学习
上课很好上,都是教材,老师上课。但是到了研究中就不那么容易了。课题进行中可能遇到不少以前没有在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那就要学会从各种教材或者论文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且及时的补充。很多同学不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总是寄希望去听课解决。但是对于很多前沿课题来说,其知识往往就是零散的,还没有成熟到可以进教科书的程度,这里面除了零散之外,还鱼龙混杂,很多论文甚至有误导的嫌疑。从这些良莠不齐的零星材料中吸收养分也是研究生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转变。
5.从记忆到运用
大学以前的学习是为了知道,最多是很熟练的知道一些知识,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知识的作用发生重要的转变,那就是学着是为了用的。如果还习惯于记住一些知识,那就不能适应研究生的生活。不能用起来的知识还不能算是自己的能力的一部分。必须让自己学到的知识活起来,能够灵活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起来,这才是研究生需要做的一个重要任务。
6.从结题到找题
大学以前的课程练习都是照葫芦画瓢式的解题训练,这些训练的针对性很强,都是针对某些公式,某些理论的直接应用,还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可能发现题目并不是现成,也不是象教科书里那样,把条件摆的具体而完备。往往有很多课题没有很好的形式化,处于原生态的状态。那就需要我们及时的转变思路,从寄希望于解现成的题目到自我定义题目。这个难度是很大的。很多同学直到毕业也没有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还仅限于实现和解题。
7.从业余到职业
科研相比于其他工作是一个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一个行业。大学以前的教育都不能很好的胜任这个行业的任务,应该说即使大学毕业了,对于科研还是个门外汉,是个业余的选手,到了研究生阶段,就要完成从一个业余选手到专业选手的本质转变。这里面需要了解这个职业的一些行规和习惯,甚至潜规则,并能熟练的行动。直到最后完全成了一个具备职业修养的专业选手。
8.从面到点
大学以前的教育还是面上的教育,很多知识涵盖范围很大,可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做的课题可能仅仅是所学方向中的一个小点。这在很多同学也是不适应的。点上的学习和面上的学习有较大的不同。面上的学习重在一般的规律和整体的大方向,而点上的学习是在结合全局基础上的细节深入。大多数同学没有经历过深入领会一个点的过程,因此,对于详细到很细细节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往往需要一两年才能够做到。
9.从接受到创造
大学以前的学习是真正的学习,而到了研究生阶段,严格来说已经不是学习,而是为了创造。所谓的创造是为了解决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发现以前存在东西里面的错误或者缺陷。这种需要很强否定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很多同学没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同学们不习惯去否定已经发表的论文,不习惯否定一些名家的结论。可是不习惯归不习惯,任务本身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这样做。如果做不到,那就永远进不了科研的大门。(彭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