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从基础积累开始

[复制链接]
查看590 | 回复0 | 2021-5-6 10: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事物的认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不同经历、年龄、性别、富贵等各个阶层的人有不同看法,不同的认识层面决定着不同的执行力度。但是认识事物的程序基本上是一样的,往往从基本概念层面着手,深入浅出得分析各个要素的概念及使用环境,最后判定观点是否正确或适合自身需要,最终给出正确或错误判断结论。本文基于上述考虑,从专业角度讨论“研究生,从基础积累开始”这一话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生”是一个比较容易让人混淆的概念,未接受过研究生教育层面的人一般将研究生认定为比本科层面高一级的大学生。实际上,研究生划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由于长期的简练化表达,社会上约定俗称地将硕士研究生简称为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为教育的最高层次,一般尊称为Ⅹ博士。本期讨论的研究生即为简称的硕士研究生,若果范围再放小一点,笔者更倾向于针对工科类研究生。
  谈起基础,首先想到的也许是劝学篇中的诗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至江河”,这是大多数人普遍认可的规律,针对研究生而言,日常生活或学习中,更应该注重那些“基础”呢?要讨论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基础积累(目标导向)?需要什么基础知识?具体积累什么样的基础知识或技能(探索要素)?怎样基础积累(实现方法)?下文就按这个顺序依次讨论吧。
  为什么要基础积累?
  这个问题的解答,也许大家都感觉很容易,最常用的答案是为了将来的成功,可是,有多少人想过,简单而又稳妥的成功途径在那?你现在的积累是为了近期的成功(三年买车,五年买房……),还是二十年后的成功(成为政府管理高级干部、著名学科与技术带头人、企业领导者抑或著名作家)? 这是基础积累的前提,是方向性问题,只有确定了相应的目标,方能进行相关的准备。否则,只能称得上是盲目积累,对将来的工作可能无助。
  需要什么基础知识?
  这是一个本源问题,在个人的事业发展方向确定以后,你也许在思考个人理想中的那种成功,需要什么样的潜质、素质和能力?遗憾的是,在最开始的阶段,由于没有师傅的策划和指导,没有确切的实现步骤,只能沿着自己“自以为是”的路摸索着着向前走。
  对于一个知识储备远远不够,社会历练尚浅的在校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最好的基础积累就是知识、阅历、交往,只有通过这些元素的大量积累和具体实践,慢慢的你才会发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将来可以从事的工作性质,才能真正意义找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在,毕竟还年轻,各方面还很不成熟,认识事物的深度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等方面,远远不足。所以,个人觉得在真正意义的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确定之前,首先要进行大量的知识、阅历等的储备,当这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找到兴趣之所在,在与本行业、本专业的优秀领袖、大家等带头人的教诲和指导下,你会慢慢总结促成他们成功的重要元素,然后,跟着学习,慢慢实践。
  在这种方向性的宏观发展问题上,个人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在校学生的机会,当有大师或大家来校讲座时,争取每次都去,不论他是经济学家,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型民企老总、大学著名教授、国有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等等,只要去聆听,总是会得到一些启发,这些优秀人士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会让你望尘莫及。
  对在校研究生从事工作的理解
  客观地说,硕士生在校期间从事的“研究”工作并不像常人想的那么深奥和复杂,对于一个在本专业刚刚有初步了解的学生(本科阶段一年多的认识教育)而言,很难谈的上创新,尤其是理论创新,因为理论创新往往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际基础上的,在实际中发现问题,然后思考、实验、总结反复的过程,才可能出现一定的创新点。
  硕士生在校期间从事的工作性质大体上可以分为“实验类”和“非实验类”两大类,前者包括的典型学科有:车辆工程、土木工程等众多工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以及理学下设的化学、地质学,以及医学下设的药学、中药学等,需要指明的是,并不是所有这些二级学科都有做实体实验,主要看你的主要研究方向,很多小方向都是些理论性问题的话,一般的方法是做仿真实验。另一大类“非实验类”研究生,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社科类学科和绝大多数的理学二级学科,这些学科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在从事一些基础的理论研究,他们没有所谓的实体实验室,而是在某某研究所的光芒下,进行着大多数的文字汇编及整理工作。  这两类研究生工作流程大体上市一样的,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工作的研究思路、具体的技术路线(工程类特有,社科文史类的成为写作思路),然后按部就班地操作。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及时向导师汇报,或者请教课题组的其他老师或博士、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问题解决。
  积累什么样的基础知识或技能?
  当学业完成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你会突然间发现在校期间学的很多东西,尤其是教科书上的那套理论基本上排不上用场,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却不能否定在校期间你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一种技能就是养成会学习、好学习的习惯,以不变应万变,结合个人学习和工作经历,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 培养学习兴趣
  先哲们常讲“格物、致知”,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但是却很少人能做到,就其原因是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正如上文所述,越是成功的人越是爱学习,越是懂得如何学习,如何积累相关知识。对于一个学识尚浅的在校生,尤其如此,还是那句真理,灵感是建立在大量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的,所谓厚积薄发。
  2. 养成良好学习方法
  随着因特网、3G网络的发展,信息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仅仅在课堂上聆听老师教诲,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势单力薄。对于研究生而言,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参加在校内举办的学术讲座、每年的研究生年会,在老师空闲时,当面请教等。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同学将课余用在了打游戏、浏览网页上,除了没有学习兴趣所致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本文将重点讨论一下利用网络学习的方法。
  (1)浏览本行业经典网站
  根据网站的从属关系,可以分为本行业学术团体建立的(以交通类专业为例,比较好的网站有:城市交通、中国交通技术网、交通资源网等),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网站(如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等),本行业著名的研究院所、事业单位网站(北京交通研究中心、上海综合交通研究所等),政府网站(深圳市规划局、北京市交委等)。这些网站一般包含本行业最新的实践、研究等相关动态,可以比较全面、及时地把握最新行业发展方向。
  (2)下载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或精品课程
  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在教书育人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著名高校等众多教育、科研单位会在独自的网站上提供众多的本行业、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以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为例,该网站提供了众多的校、市、国家级精品课程,是很好的学习资料。
  3.课题资料的积累
  对于研究生而言,最锻炼的事物莫过于做课题(分为横向和纵向,横向偏重实际应用,纵向偏重理论研究),在课题的前期工作往往是收集和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以城市规划或交通规划类横向课题为例,一般包括当地社会经济资料(统计年鉴)、区域各个行业发展规划等。纵向课题则偏重于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往往从设置国家重点学科的兄弟院校索取。这些资料对于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相关研究或其他相同类型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参考资料。
  4.表达力的培养
  不论从事哪个行业,哪种性质的工作,都需要交流,包括向你的上司请示、向上级领导汇报、跟客户谈项目的合作、跟竞争者比选等等,最终都转化为两种形式:文字报告和口头表达。这两种能力,随着你工作年限的增加,你将越来越发现其重要性。超凡的工艺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校期间,就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机会,加强练习。诸如,制作PPT,课题组内部讨论或对外交流,向领导汇报等,侧重点明显不同,方式方法也要适时变化,这都需要日常积累。汇报或交流的同时,也不断地锻炼你的口头表达能力。
  事实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希望各个专业的本科生,各个学科的研究生,结合自己情况,找准自己的方向,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勇攀高峰。找错方向,及时汲取教训,否则你越努力,犯的错误越严重。最后,借用朱镕基总理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院20周年院庆上的题词结束本期的讨论吧:“顺势而生,应运而上。筚路蓝缕,创业维艰。目标高远,志在攀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